|
清源禅寺夏季禅修之旅第二期时间:2016-11-05 禅修,巴利文意思是“心灵的培育”,就是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其实践方法就是以“八正道”的修学为主,辅以四梵住的慈悲喜舍;七觉支的念、择法、精进、定等等。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修行道路,使无论是过出家生活的人,还是过在家生活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随分随力地行践八正道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逐渐减少烦恼的困扰和贪欲、嗔恚、愚痴的束缚;逐渐让心灵净化及得解脱自在,使自己向善、向觉悟解脱的方向前进。 任何一个发心修习的人,都能从这些平实的修习中,逐渐体会到极有意义、极具价值的觉悟真理。 南传上座部佛教把修习止的方法归纳为四十种业处。禅修者可以选择其中一种适合自己的禅修业处来作为入门的方便。 然而,在四十种止业处当中,最为禅修导师们推崇与教导的是入出息念。入出息念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四十种禅定修行方法之一,是一种通过保持正念专注于呼吸的修行方法,是四念处当中身念处的修行方法,在经典中排在第一位。 佛陀于《大念处经》等诸经中教导入出息念的修行方法。佛陀于该经中说: 「诸比库,于此,比库前往阿兰若,前往树下,或前往空闲处,结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直,使正念现起于面前。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1、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 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 2、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 3、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入息。』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出息。』 4、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入息。』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出息。』 开始修行时,可以先找个安静且适合禅修的地方,以舒适自然的姿势坐着,上身保持正直,然后将正念安住于禅修的目标——呼吸。应尝试觉知经由鼻孔而进出身体的气息(呼吸时的鼻息);只应借助在鼻子的正下方(人中)或鼻孔出口处周围的某一点来感觉气息的进出,而不要跟随气息进入体内或出到体外。如果跟随气息进出,将难以成就禅定。反之,只是在气息与皮肤接触最明显的那一点觉知气息,将能培育及成就禅定。修习方法: ▪ 第一点:身体坐正,保持自然,全身放松 ▪ 第二点:放下万缘,保持平静安详的心 ▪ 第三点:借着不断的练习来熟悉呼吸 ▪ 第四点:专注于呼吸 ▪ 第五点:专注于每一刻的呼吸(全息) 八正道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共八支性质不同的正道,可以分为“戒定慧”三个不同范畴的修习。 即:正见、正思惟组成“慧学”——正知正见的培育;正语、正业、正命组成“戒学”——行为品德的培育;正精进、正念、正定组成“定学(心学)”——心灵素质的培育。 禅修就是定学的修习,就是八正道中最后三支正道的修习,使我们培育出对止恶行善的工作有积极的热诚,勤奋上进的素质——正精进;留心、觉察及了解自己的身心和外境,不忘失、不放逸的素质——正念;内心平稳、沈静、喜悦、慈爱,不易受苦乐等所动摇的素质——正定。 “慈心”和“智慧”是世尊教法中的两项特色。慈心是人类心灵深处最高尚的情操,慈心禅就是通过禅修将这种情操培育出来。简略来说,慈心就是一种善意的态度;详细来说,则包括慈、悲、喜、舍四种不同的心态。从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所有众生和对待所有事物的立场可以定义如下: 慈:给予自己及众生快乐;能对治内心的嗔恚。 悲:拔除自己及众生痛苦;能对治内心的暴力倾向。 喜:随喜自己及众生的成就;能对治内心的嫉妒。 舍:不受事物动摇摆布的影响;能对治内心的爱染执着和喜好厌恶情绪。 因此慈悲喜舍又称“四梵住”,意指梵天是以慈悲喜舍作为他们的住处和居所。相对我们人类是欲界的众生,以“五欲”——色声香味触作为住处和居所,即是以感官享乐作为住处和居所的。所以,当我们的内心安住于慈悲喜舍这四个或其中任何一个定境时,我们的内心境界就超越了欲界诸天,有如梵天那样清净,内心充满无量的喜悦和快乐。 四梵住:巴利语cattàro-brahmavihàrà,即修习慈、悲、喜、舍四种梵住。 《清净道论》中说:“当知以最胜处及以无过失性而称为梵住。以对诸有情正确地行道故住于最胜。又如梵天以无过失之心而住,如此与这些相应的禅修者相当于梵天而住。故以最胜处及以无过失性而称为梵住。” 四梵住又作四无量(catasso-appama¤¤àyo)。由于修习慈等是对无量的对象而转起,无量的有情是它们的对象,以所缘无量故为“无量”。 祝愿有情幸福快乐为慈(mettà); 希望拔除有情之苦为悲(karuõà); 随喜有情的成就为喜(mudità); 对有情保持中舍平等的态度为舍(upekkhà)。 修习慈心禅可以依照经中所教授的方法来修习: 1、慈(悲喜舍)散发向自己,使自己整个人的身心都弥漫着慈心。 2、将慈心向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散发出去,使自己的内心持续向内(自己的身心)向外(所有众生以及所有事物)都弥漫着慈心。 现今社会,物质与科技得到空前的繁荣,但我们自身,对于生命的了解,整理和探究还处于愚昧状态,于是各种纷扰却不约而至,自己在其中因果缘起却了不知,经常在对错之间举步维艰。特此清源禅寺禅修举办禅修班旨在给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思维观看世界的点面,禅修之旅内外兼修,动静结合,坐庙堂之中,观红尘之远;了解自我,开发心性,从浮躁中生出一颗淡定自在的心;佛学的大智慧引领,观心自在,生禅定乃至大家圆满! 详情情扫二维码: 客堂:联系人:仁安法师0566一5731246 仁安法师 13965920138 曹居士 13955513096 刘居士 15805665511 |